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缺陷及完善的几点思考/余上云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06:17  浏览:81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缺陷及完善的几点思考

余上云


一种制度悖论
“司法独立乃是法治的真谛!”(龚祥瑞)法治的内在规定性使得以司法审判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司法改革日益彰显出审判独立的价值意义,树立审判权威,维护司法公正,乃法治必然,大势所趋。尽管审判独立原则与其他任何一项法律原则一样,经过了一种从政治目的上升为法治原则的演进过程,但其内涵却天然包容着一种技术性因素:权力分立使法院摆脱单纯的工具性色彩,成为法治与正义的判断者,从社会角色上得以淳化,这使其有权力公正司法;法官独立,法官具备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严谨的职业意识,这使其有能力公正司法。在法治的指引下,公正司法使正义维护者——法院(法官)日渐权威,终将以强大的公信力取信于民。
与此同时,作为同为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以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履行民事审判法律监督职能,以另类国家权力(检察权)判断形式预先标明法院生效裁判的可责性,这种同操法律职业者的国家权力质疑,显然将使法院审判权威遭受挑战。不仅如此,在检察监督抗诉案件中,除了“一事不再理”原则之悖逆外,检察抗诉强制性将法院及诉讼当事人拉入再审程序,使法院(法官)游离于双方当事人之外在庭审中获取争议案件的权威性信息,并首先形成一种下意识认同或反感的非理性判断,这显然既不符合诉讼程序直接、言词、理性等基本理念,又破坏了审判中立的根本原则,违背了诉讼发现真实的认识规律。由此,审判权威与检察监督自然悖逆。
这种悖逆蕴含着两种发展极致:其一,检察监督的中肯、沉稳使法院裁判备受指责,审判权威日益受损,终使法院(法官)正义维护者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司法秩序遭遇严重威胁;其二,检察监督因其软弱、草率,迅速耗尽其差强人意的社会根基,而在法治的大旗下沦落,终使宪政制度的设计徒留形式。在汉密尔顿看来,“防止把某些权力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审判权威的维护是法治的要求,检察威信的丧失同样不符合法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只有以审判权威为核心构建司法审判及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谋求“双赢”,才能保证司法公正的良性发展。
可惜谋求“双赢”未必能得到一致的认同。以检察机关为主的加强监督论和以法院为主的取消监督论在权力博奕中终于最直白地表现为“谁说了算谁是大哥”。由此,针对检察监督的“弱势地位”而言,笔者以为,与其说民事检察监督影响法院权威,不如说在审判权威与检察威信本应良性互动的运作中,仅具有纯粹程序意义的检察监督成为制度缺陷的牺牲品。当事人打官司追求裁判结果,当检察监督不能导致任何实质性监督效果,检察监督日趋没落也就理所当然,这种局面正是排斥监督论者的希望,同时也正是其固执己见的阴谋,以审判独立为大旗,谁敢捋其虎须?
但民事检察监督衰落之后,司法审判又是否必然权威呢?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罗伯斯庇尔则更直白:“明智的立法者知道,再没有比法官更需要立法者进行仔细的监督了,因为权势的自豪感是最容易触发人的弱点的东西。”权力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是法治的基础之一,放弃对审判权的有效监督,何来保障司法公正呢?审判权威不可能仅建立在法官个人的纯良品性上,它更需要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的社会综合团体调机制。在我国,对民事审判的权力监督主要表现为法院系统内部监督、检察机关监督、各级党委监督、人大监督等形式。法院系统内部监督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现有法院系统设置明显存在着“自己监督自己”的逻辑悖论;权力机关、党委机关对司法审判进行监督是人民主权的重要表现,但法律职业化决定了其监督更多的只是原则性的监督。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门化,使得现代的人们在很多时候面对自己职业外的世界感到茫然和无知,日臻感到被专业化、专门化的职业限定与隔离于自己的现实世界中而缺少沟通与了解,因此,司法的正义性与其寄望于非专业的社会角色,不如充分发挥现有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有关监督制度,以同质的法律职业群体保证法律的正确施行。
若干制度完善设想
如前所述,检察机关在民事审判监督中当具有自身的特殊优势,至少它以一个与法院同质的职业机关身份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事检察监督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兼以司法理念匮乏,是非曲直争论难休,司法实践也形形色色。据此,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其应关注以下问题:
(一)司法角色定位。
民事检察监督在宪制层面上的角色定位是检察监督与司法审判制衡的关键。在民事检察监督中,检察机关以抗诉、检察建议、支持起诉、提起民事公诉等方式行使检察权,其当处于什么地位呢?就此,国外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当事人说。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是当事人;(2)国家代表说。检察机关在诉讼中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当事人,他永远居于实行监督的国家代表地位;(3)折衷说。检察机关是诉讼意义上的当事人,他同时也是以法制维护者的身份参加诉讼,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国内有学者认为,在提起民事诉讼时,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应是原告的诉讼代理人。
其实,“对任何事物的研究,只有既顾及其质又顾及其量,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张卫平)。民事检察监督通过对当事人私权纠纷再判断的方式介入诉讼,其目的在于法院裁判可责性确认。尽管监督的过程往往表现为当事人申诉、检察机关借阅案卷审查、提起抗诉、抗诉出庭、当事人权益纠纷再判断等以“私权”为中心的一系列活动,但检察监督并不在意于当事人的私权纠纷,他主要通过个案监督方式为社会权益公平分配提供更多保证。尽管监督完全可能导致个案诉讼成本的提高,可能影响裁判权威,但个别正义的成本提升将使一般正义的低耗费实现更为可能。通过检察监督的潜在性制约,使法官(法院)感到检察监督无时不在,通过心理作用机制实现对法官恣意的控制。同时,尽管法院在再审案件时,必然会顾及检察机关的“意见”,从而可能影响法院对案件独立、中立地作出判断,但这种对抗性的“意见”并不能决定性影响其裁判,因为,“一个拥有独立自主审判权的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是从容不迫和泰然自若的,他一般能够保持一种勇于容纳各种不同甚至对立主张、观点和证据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助于他在制作“裁判问题上保持慎重,因而在审判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摒弃预断,克制偏见,不以个人好恶来影响裁判结果和程序进程,并且兼听各方的不同意见”(陈瑞华)。更重要的是,检察机关并没有强制性地把自己的“意见”加诸法庭,他同样在寻求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权威性判断。这种“不破不立”的矛盾运动对法院其他案件的公正裁判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这样说来,民事检察监督机关从质的规定性上来说,它履行国家代表监督权能,因其监督方式的特殊性,它具备诉讼意义当事人的一定特征。
(二)参与诉讼程序思考。
作为国家代表,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审判监督必须以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法治秩序为出发点。审判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恪守中立地位,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法治秩序的维护在诉讼中更多地应由其他机关、组织、个人提出主张。出于监督对象的特殊性,检察机关把法院作出的存在重大错判可能的案件交回法院再审,以与审判同质的职业视角去检讨裁判,通过对民事权益再判断请求参与审判监督,其必须说明监督的合法性,并提出相关证据予以主张,当是监督的应有之义,即“以理服人”、“言之有据”。
根据高检《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人民检察院可以调查取证的仅限于以下情形:(一)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了证据线索,人民法院应予调查未进行调查取证的;(二)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人民法院应予调查取证未进行的;(三)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可能职务违法的;(四)人民法院据以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是伪证的。因此,检察机关提出相关证据证明其主张,并不能视为代表国家公权力支持一方当事人,反对另一方当事人,打破了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平衡,违反了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因为检察机关所做的,完全是在原审中依法应该查清的。法官是中立的裁判者,并不是机械的“自动售货机”,在庭审中当具有一定的主动权,法官疏于职责致裁判出现争议,当然不能因为审判权的特殊性而保持个案裁判的不容质疑。事实上,检察监督的价值正在于同质的“法律守卫”。法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法院是法律帝国的理想,法官是帝国的王侯”(德沃金),检察官当是法律帝国的“法律守卫”。
既然检察机关调查证据有其法理依据并源于法官的疏于职责,根据民事诉讼有关基本原则,调查的证据也应平等地进入庭审。区别于诉讼当事人,检察机关应仅就其调查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说明,并回答当事人及法官的相关提问,而不应参与证据质证及辩论,证据的效力由当事人进行质证并由法院最终确认,即其证据出示类似于“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尽可能减少对私权的不当影响。与此相关的是检察机关在庭审中的位置安排问题。检察机关出庭抗诉并有权出示证据,接受相关询问,显然不能超然于法庭之外,同时,基于民事诉讼的对抗制特点及抗诉的针对性,不妨在原被告席与旁听席之间倾斜审判席设定一位置,表示其独立于原被告而与审判机关既同质又针锋相对的特点。至于出庭称谓,鉴于法庭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及书记员的特定结构,考虑法院及检察机关不同领导体制表现出的职权行使方式,出庭抗诉不妨统称为“抗诉机关”。类似地,支持起诉当享有示证权利,并统称为“支持起诉机关”。
此外,抗诉案件再审,上级法院不能一律指令原审法院再审,而应以“同级抗、同级审”为主构建再审管辖制度。类二状态的出现即为指令原审法院再审弊端的明证。众所周知,原审法院的司法水平一般低于其上级法院,抗诉案件由原审法院同级检察院上级机关提出,体现了对审判权的尊重及抗诉的严肃性,指令原审法院再审不仅与此不相称,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监督自己”的逻辑悖论出发,原审法院再审显然将面临着更多非理性因素阻挠,这正背离了“回避”制度的精神。因此,尽管由于审判人力、物力的限制,指令原审法院再审确有必要,但也应当区分原审情况而不能一味指令再审。
(三)监督方式有效性思考。
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检察机关主要采取抗诉的方式对法院审判进行监督。根据高检司法解释,各地检察机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了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诉讼监督。由于提出检察建议与提出抗诉条件的一致性,检察建议明显突出了监督效益,降低了司法成本,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但检察建议缺乏立法支持,也没有得到法院的一致认可,司法实践中的检察建议监督情况千差万别,一度形成了“依法检两家主要领导关系好坏而决定采纳检察建议与否”的不良情况。实践中,检察建议主要实行“同级审、同级建议”的原则,出于对生效裁判严肃性、稳定性的维护,检察建议监督方式需进行有效的改造。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应提经检委会同意并报上级检察机关批准,以此保证与抗诉实质性一致,保证检察监督不受地方保护的影响。法院接到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当移交审判监督庭审查并由其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其间,基于法院院长及审委会的权威地位,不宜由法院院长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开始再审程序,以尽可能减小对再审审理的负面影响,避免“先入为主”的认识误差。同时,检察机关既然提出的是“建议”,也不能强求法院必需启动再审,因检察建议已获上级院批准,其仅需保留抗诉的主动权足矣。
上述程序性手段并足以保证监督的有效开展。根据分权制衡理论,权力的制衡必需以权力的平衡为保障。法院以“司法最终解决”为归宿,其对事实的最终判断权绝对不容动摇,但法官的人性特点决定了其“性恶”的可能,必须以“平衡”的监督权予其以警示。有效的监督必须以恰当的监督权限为基础。就检察监督而言,尽管在宪法体制上检察权同时具有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的双重属性,检察机关的地位似乎也因此高于法院,但正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方式,法律监督权更多地仅具有形式意义。借鉴国外法律监督制度设置及我国古代封建监察制度,立法应赋予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对于违法违纪情节严重法官的弹劾权。同时,出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的特殊性,人大相应当建立“法官、检察官弹劾制”,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的法官、检察官予以罢免。“自己监督自己”固然重要,但良性的职业道德未必能够匹敌于健全的监督机制。
(四)民事公诉制度设想。
尽管检察机关作为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性质不尽相同,但检察机关作为公益代表提起民事诉讼制度为当代许多国家认同。基于“私权自治”的基本原则,各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大多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规定这一制度,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民事纠纷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国有资产流失、假货横流、生态污染等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事件不断发生,再兼以部分权力部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法律现行规定已明显滞后。因此,借鉴国外立法,结合社会实际,构建民事公诉制度值得探索。
民事公诉主要难题在于对“私权自治”下“私权”与“公益”的斟别及对行政机关执法权的处理。由于公益诉讼标的的实体权利大多为行政机关及私人在不同层面上所享有,出于对行政权的尊重,检察机关一经发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遭受特定侵害,应首先向主管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或支持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非主管行政机关在特定时效届满前不作出处理或当事人不愿、不敢或不能提起诉讼,恢复公益原状,检察机关不宜代为提起民事诉讼。检察机关因其公益代表人身份,其诉讼地位应相当于原告,其称谓无妨定位为“公诉机关”。其在诉讼中的实体处分权以不低于受侵害状态为限。同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被判败诉的,有关当事人应有权要求国家赔偿,以保证检察机关谨慎、合理地行使公诉权。此外,鉴于民事诉讼的平等性,对方当事人应有权提起反诉,反诉被判赔偿的,检察机关当有权请求法院判令实体权利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一个另类的问题,从以法院为主的取消监督论到以检察机关为主的加强监督论以及法学专家们的莫衷一是,我们应该获得的绝不应只是权力博奕的信息,而这大概也正表明了权力制衡的价值所在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商检局关于下发《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的通知》

国家商检局


国家商检局关于下发《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的通知》


      (国检检(1991)231号 一九九一年九月六日)

 

各直属商检局:

  现将《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发给你们,做为对申请免验商品的生产企业考核的具体条件。在试行中遇有问题或需要补充、完善的意见,及时报国家商检局。

  附件: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

 

附件:

          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条件(试行)

 

  说明:

  一、本条件是根据《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是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的具体化。

  二、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的综合考核按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厂人员素质、文明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评分,五个方面满分为500分,各小项标准分数扣完为止,不给负分。

  三、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的考核,总评分需达到470分以上且在各大项目条款均达到合格时,方可确认考核合格。

  四、本条件系用于对免验商品生产企业综合考核,对不同的商品生产企业考核时,可结合商品的特点进行补充、增改。

 

       免验商品生产企业考核评分条件(满分:500分)

 

  一、技术管理(基本分100,合格分90)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    |(1)有无以厂领导负责的|无领导,无措施 | 10 |  |

 |    |技术管理网络体系,从技 |扣10分,缺少环|   |  |

 |    |术上确保产品质量的措施 |节每项扣2分  |   |  |

 |    |------------------------------

 |技术管理|(2)是否建立了各级技术|未建立扣5分, | 5 |  |

 |机构及管|人员的技术责任制    |不健全每发现一 |   |  |

 |理制度 |            |项扣1分    |   |  |

 |    |------------------------------

1|    |(3)有无完整的各工序的|不完整缺一项扣 | 5 |  |

 |    |工艺流程及工艺设备、操 |1分      |   |  |

 |    |作各方面的技术指导文  |        |   |  |

 |    |件           |        |   |  |

 |    |------------------------------

 |    |(4)有无工艺纪律检查记|无检查纪录扣5 | 5 |  |

 |    |录           |分,缺项每一处 |   |  |

 |    |            |扣1分     |   |  |-------------------------------------

 |    |(1)有无编制产品设计、|未编制扣5分, | 5 |  |

 |    |生产、管理、检测所需的 |不健全缺一项扣 |   |  |

 |    |各类标准目录      |1分      |   |  |

 |    |------------------------------

 |技术标准|(2)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所|每缺一种标准或 | 15 |  |

 |文件  |使用的现行标准、协议、 |依据扣10分  |   |  |

 |    |标样、合同文件等是否齐 |        |   |  |

 |    |全           |        |   |  |

 |    |------------------------------

2|    |(3)产品企业标准、检验|缺少审批手续, | 10 |  |

 |    |依据的审批签字手续是否 |每一次扣5分, |   |  |

 |    |齐全,内容及编写方式是 |内容不符合规定 |   |  |

 |    |否符合规定       |每一项扣2分  |   |  |

 |    |------------------------------

 |    |(4)现行标准和检验依据|有一处不符合扣 | 10 |  |

 |    |是否符合出口合同和有关 |5分      |   |  |

 |    |标准          |        |   |  |-------------------------------------

 |    |(1)任意抽5份生产设 |每残缺一张扣2 | 10 |  |

 |    |计、工艺文件,检查完整 |分       |   |  |

 |产品设 |性           |        |   |  |

 |计、工艺|------------------------------

 |文件的完|(2)任意抽5生产设计、|每残缺一张扣2 | 10 |  |

3|整性、统|工艺文件,检查统一性  |分       |   |  |

 |一性和正|------------------------------

 |确性  |(3)任意抽5份生产设 |技术上每出现一 | 15 |  |

 |    |计、工艺文件,检查技术 |处差错或审批手 |   |  |

 |    |上有无错误、更改、审批 |续不齐全,每项 |   |  |

 |    |手续是否齐全      |扣5分     |   |  |-------------------------------------

 

  二、生产管理(基本分130分,合格分120分)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    |(1)是否有完整的生产管|未有体系和制度 | 10 |  |

 |    |理体系和指挥调度管理制 |的扣10分,不完|   |  |

 |    |度,执行情况如何    |整或执行不力扣 |   |  |

 |    |            |5分      |   |  |

 |生产管理|            |        |   |  |

 |机构和管|------------------------------

 |理制度 |(2)出口产品是否均衡生|未做到均衡生产 | 10 |  |

 |    |产           |的酌情扣分,最 |   |  |

1|    |            |少扣5分    |   |  |

 |    |------------------------------

 |    |(3)有无从原辅料入库到|无制度扣10分,| 10 |  |

 |    |成品出库各生产阶段的生 |不健全缺一项扣 |   |  |

 |    |产管理制度       |2分      |   |  |-------------------------------------

 |    |(1)是否建立了设备管理|无制度不能满足 | 10 |  |

 |    |及保养制度,生产设备能 |生产扣10分,不|   |  |

 |生产设备|够满足产品技术质量要  |健全缺一项扣2 |   |  |

 |    |求           |分       |   |  |

2|    |------------------------------

 |    |(2)生产设备的技术资 |无资料、档案、 | 10 |  |

 |    |料、档案、台账是否齐  |台账的扣10分,|   |  |

 |    |全           |不齐全缺一项扣 |   |  |

 |    |            |5分      |   |  |-------------------------------------

 |    |(3)有无工厂设备自查和|无档案扣10分,| 10 |  |

 |    |上级检查的档案资料   |记录不全的缺一 |   |  |

 |    |            |项扣2分    |   |  |-------------------------------------

 |    |(1)有无工装(专用工具|无制度扣10分,| 10 |  |

 |    |)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执行不力的酌情 |   |  |

 |工艺设备|            |扣分      |   |  |

 |    |------------------------------

3|    |(2)生产过程中,主要工|每缺一种扣2分 | 10 |  |

 |    |序的加工工艺装备(专用 |        |   |  |

 |    |器材)是否齐全良好   |        |   |  |

 |    |------------------------------

 |    |(3)主要设备的工装(辅|缺一种扣2分  | 10 |  |

 |    |机和专用工具)是否准确 |        |   |  |

 |    |完好          |        |   |  |-------------------------------------

4|检测器具|(1)检测手段是否齐全。|缺项扣2分   | 10 |  |

 |    |------------------------------

 |    |(2)计量管理制度及执 |无制度扣10分,| 10 |  |

 |    |行情况         |执行不力的扣3 |   |  |

 |    |            |分       |   |  |

 |    |------------------------------

 |    |(3)器具是否完好和准 |缺项或不准确每 | 10 |  |

 |    |确           |一项扣5分   |   |  |

 |    |------------------------------

 |    |(4)计量器具是否符合 |无证使用或不符 | 10 |  |

 |    |标准,有无计量标志   |标准,仪器扣10|   |  |

 |    |            |分,器具扣5分 |   |  |-------------------------------------

 

  三、质量管理(基本分140分,合格分130分)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1|组织机构|(1)是否建立了以厂领 |未建立以厂领导 | 10 |  |

 |    |导负责的全面质量管理机 |负责机构的扣10|   |  |

 |    |构和配备了专职的质量管 |分,厂领导关心 |   |  |

 |    |理人员         |少或工作未开展 |   |  |

 |    |            |扣5分,未配备 |   |  |

 |    |            |专职质量管理人 |   |  |

 |    |            |员扣10分   |   |  |-------------------------------------

 |    |(2)是否建立厂级、车 |未建立扣10分,| 10 |  |

 |    |间(科室)、班组三级质 |开展工作不力5 |   |  |

 |    |量管理网,并能提供质量 |分。      |   |  |

 |    |管理组织系统框图    |        |   |  |

 |    |------------------------------

 |    |(3)专职检验员是否由 |专职检验员不由 | 5 |  |

 |    |厂检部门集中领导,并有 |厂检部门领导扣 |   |  |

 |    |考核制度及考核上岗证  |5分,没有考核 |   |  |

 |    |            |制度及上岗证扣 |   |  |

 |    |            |2分。     |   |  |

 |    |------------------------------

 |    |(4)厂领导是否定期召 |查看会议记录, | 5 |  |

 |    |开质量工作会议和质量例 |厂领导不关心的 |   |  |

 |    |会,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扣5分,没有分 |   |  |

 |    |问题有分析、检查及改进 |析、检查、改进 |   |  |

 |    |措施          |措施的,缺一项 |   |  |

 |    |            |扣2分。    |   |  |

 |    |------------------------------

 |    |(5)应建立经商检培训 |未建立扣5分。 | 5 |  |

 |    |过并按商检局有关规定对 |        |   |  |

 |    |产品进行出厂检验的商检 |        |   |  |

 |    |小组或认可检验员,由厂 |        |   |  |

 |    |领导直接领导      |        |   |  |-------------------------------------

 |    |(1)工厂是否根据出口 |未根据需要制定 | 5 |  |

 |    |需要或行业的要求,制定 |标准和措施的扣 |   |  |

 |    |并执行了内控质量标准和 |5分,缺少项目 |   |  |

 |    |保证措施        |每项扣2分。  |   |  |

 |    |------------------------------

2|产品质量|(2)优质产品、一等品 |抽查内控标准, | 5 |  |

 |指标  |应执行高于现行标准的内 |部分内容与有关 |   |  |

 |    |控质量指标       |标准对照,低于 |   |  |

 |    |            |现行标准扣5分 |   |  |

 |    |------------------------------

 |    |(3)质量指标与保证措 |未落实、无制度 | 5 |  |

 |    |施是否落实到部门、班组 |扣5分,执行不 |   |  |

 |    |和个人,有无检查考核制 |力扣2分。   |   |  |

 |    |度           |        |   |  |-------------------------------------

 |    |(4)工厂是否根据具体 |无计划,无措施 | 5 |  |

 |    |情况制定了质量改进、升 |扣5分。    |   |  |

 |    |级创优的措施计划。   |        |   |  |-------------------------------------

 |    |(1)对进厂的原辅材料 |无制度扣5分, | 5 |  |

 |    |是否有质量把关制度。  |执行不力扣2分 |   |  |

 |    |------------------------------

 |    |(2)按产品特性,在影 |未建立、无制度 | 5 |  |

 |    |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 |扣5分,制度不 |   |  |

 |    |否建立了质量控制点,并 |全每项扣2分。 |   |  |

 |    |有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        |   |  |

 |    |------------------------------

 |    |(3)联营厂、外协加工 |没有执行的扣5 | 5 |  |

 |    |厂要执行主导厂的内控质 |分       |   |  |

 |    |量指标和保证措施。   |        |   |  |

 |    |------------------------------

 |    |(4)对于联营厂、外协 |无制度扣5分, | 5 |  |

 |    |加工厂的产品质量保证有 |执行不力扣2分 |   |  |

 |    |无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 |        |   |  |

 |    |况。          |        |   |  |

 |    |------------------------------

 |    |(5)检查、检验制度是 |查看主要生产环 | 5 |  |

 |    |否齐全,贯彻是否有力, |节的检验制度, |   |  |

3|产品质量|不合格品有无标志、隔  |不齐全的每项扣 |   |  |

 |控制  |离,与合格品有无混淆现 |2分,发现等级 |   |  |

 |    |象。          |混淆一次扣2分 |   |  |

 |    |------------------------------

 |    |(6)检查工厂奖励制度 |没有体现的扣10| 10|  |

 |    |是否体现了质量第一的方 |分,执行不认真 |   |  |

 |    |针,是否把提高产品质量 |的扣5分。   |   |  |

 |    |和改善质量管理做为重要 |        |   |  |

 |    |奖励条件。       |        |   |  |

 |    |------------------------------

 |    |(7)是否建立了产品质 |查看各种原始记 | 5 |  |

 |    |量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记 |录、各种报告, |   |  |

 |    |录,运行记录,合格证, |发现缺项或不全 |   |  |

 |    |试验报告等),档案是否 |的每一项扣1  |   |  |

 |    |齐全、准确,是否建立了 |分,无档案的扣 |   |  |

 |    |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和分  |5分      |   |  |

 |    |析、反馈制度。     |        |   |  |-------------------------------------

 |    |(1)是否有能保证产品 |无制度、无规程 | 5 |  |

 |    |质量的检验制度和检验规 |扣5分。    |   |  |

 |    |程。          |        |   |  |

 |    |------------------------------

 |    |(2)是否有保证质量的 |无制度扣5分, | 5 |  |

 |    |理化试验、工艺试验和产 |未对试验和故障 |   |  |

 |    |品型式试验的管理制度, |进行分析的每次 |   |  |

 |    |并认真进行试验和故障分 |扣2分。    |   |  |

 |    |析。          |        |   |  |

 |    |------------------------------

 |    |(3)是否有各项必要的 |无方法、规程的 | 5 |  |

 |    |试验操作方法和试验规  |扣5分,缺项每 |   |  |

4|产品的检|程。          |项扣2分。   |   |  |

 |验与测试|------------------------------

 |    |(4)是否严格按照要求 |未严格按要求测 | 10 |  |

 |    |的方法与程序进行测试; |试、无规定的扣 |   |  |

 |    |采用非标准试验方法与程 |10分;测试中发|   |  |

 |    |序的应有编制的文件,对 |现问题未处理项 |   |  |

 |    |测量有效数字、测量数据 |扣2分。    |   |  |

 |    |的校对以及试验中断或发 |        |   |  |

 |    |生意外事故的处置有无明 |        |   |  |

 |    |确规定。        |        |   |  |

 |    |------------------------------

 |    |(5)检测人员是否熟悉 |检测人员不熟悉 | 5 |  |

 |    |产品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 |标准和方法的扣 |   |  |

 |    |法。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 |5分,技术人员 |   |  |

 |    |50%。        |未达到比例扣2 |   |  |

 |    |            |分。      |   |  |-------------------------------------

 |    |抽取有代表性的产品按有 |不合格品超过有 | 15 |  |

 |    |关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关标准规定的扣 |   |  |

 |    |            |15分;有不合格|   |  |

5|产品质量|            |品未超过规定按 |   |  |

 |    |            |比例扣分。   |   |  |-------------------------------------

 

  四、工厂人员素质(基本分70分,合格分60分)

-------------------------------------

序|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评 分 方 法 |基本分|实得|备

号|    |            |        |   |分 |注

-------------------------------------

1|领导人员|领导干部是否熟悉工厂概 |抽厂级领导和车 | 15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上海市体育场所管理办法(修正)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体育场所管理办法(修正)
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加强本市体育场所的管理,发展体育事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体育场所,是指用于体育训练、比赛和锻炼的体育运动场地、建筑物和固定设施,包括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场所和单位内部使用的非公共体育场所。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的体育场所的建设和使用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主管和协管部门)
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体委)是本市体育场所的主管部门。
区、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县体委)负责辖区内体育场所的管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体育场所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共体育场所规划及对体育场所要求)
本市公共体育场所发展规划,由市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体育场所,应当符合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公共体育场所发展规划,并符合公共体育场所建设的有关技术规定。
城乡居住区内已建成的公共体育场所面积不得减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体育场所和单位内部使用的标准体育场地,不得改变其性质、用途。
第六条 (公共体育场所建设的面积标准)
新建城市居住区的公共体育场所,其面积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
改建、扩建城市居住区的公共体育场所,其面积应当参照前款规定的标准执行。
新建、改建、扩建乡(镇)村居住区的公共体育场所,其面积应当按不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七条 (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资金)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体育场所建设项目,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市和区、县体委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资金。
第八条 (公共体育场所改建、扩建的要求)
改建、扩建公共体育场所,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减少原使用面积。
第九条 (公共体育场所拆迁的要求)
拆迁公共体育场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原有的性质、规模重建;对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入区位差的地段的,拆迁人在重建时应当适当改善条件。
(二)重建公共体育场所的选址应与城市规划以及本地区公共体育场所发展规划相一致。
(三)具备重建公共体育场所的资金。
将市中心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所迁建到市中心区域外的,应当严格控制。
第十条 (公共体育场所建设的申请和审批)
新建公共体育场所,应当按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改建、扩建、拆迁公共体育场所,应当先征得产权人同意后,向市或者区、县体委提出申请。区、县体委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市体委审批。市体委应当在接到申请或者初审意见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经市体委批准后,申请者方可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
,办理改建、扩建、拆迁的其他申请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公共体育场所的竣工验收)
公共体育场所竣工后,应当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验收时应当有市体委参加。
第十二条 (公共体育场所的维修保养)
公共体育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按市体委的规定,定期对公共体育场所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公共体育场所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 (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经营)
公共体育场所必须向社会开放,并优先向青少年开放。
公共体育场所可以开展适合本场所特点的体育性经营活动。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的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临时占用辅助设施的要求)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由市体委实行总量控制。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不得影响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和使用。临时占用期满后,应当恢复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的原有功能,保证公共体育场所完好。临时占用期满后的2年内不得再次占用。
第十五条 (临时占用辅助设施的申请和审批)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占用时间为3个月以下的,须向所在地的区、县体委提出申请;占用时间为3个月以上至半年的,须向市体委提出申请。
市或者区、县体委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经批准后,由市体委统一发放《体育场所临时占用许可证》。公共体育场所的经营者在取得《体育场所临时许可证》后,方可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其他申请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的经营收入)
公共体育场所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的收入,应当用于公共体育场所的维修、保养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十七条 (临时占用辅助设施的补偿费)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的,公共体育场所的经营者须向市体委交纳补偿费。
补偿费的标准由市体委提出,市物价局核定。收取的补偿费除用于必要的公共体育场所管理外,统一用于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
第十八条 (非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非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应当分别符合下列标准和要求:
(一)新建大专院校有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场所;已建大专院校参照此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二)新建中学有内含60米直跑道的250米环形跑道或者内含100米直跑道的400米环形跑道,并在环形跑道中建有足球场的运动场;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体育活动操场、体育活动室等体育场所。中专技校、已建中学应当参照此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三)新建小学有内含60米直跑道的200米以上环形跑道,并在环形跑道中建有足球场的运动场;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体育活动操场、体育活动室等体育场所。已建小学参照此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四)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各自条件,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单位发展规划。
第十九条 (非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经营)
非公共体育场所除用于本单位的体育训练、竞赛或者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外,有条件的,可以向社会开放。
非公共体育场所可开展适合本场所特点的体育性经营活动。
需临时占用单位内部使用的标准体育场地进行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的,须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并应当将部分经营收入用于体育场所的维修和保养。
禁止临时占用学校的体育场所。
第二十条 (非公共体育场所建设要求和审批程序)
新建、改建、扩建、拆迁非公共体育场所,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要求办理。
第二十一条 (体育场所的登记和注册)
新建、改建、扩建和拆迁体育场所的单位,应当在体育场所竣工验收后1个月内,向所在地的区、县体委办理体育场所登记注册手续。
区、县体委应当将登记注册情况汇总后报市体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执法检查要求)
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对体育场所进行检查,在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执行的,由其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市和区、县体委可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第八条、第九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从滞缴之日起每日增收百分之一的滞纳金。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第四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执法程序)
市和区、县体委作出行政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没款,应当出具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二十五条 (妨碍公务的处理)
拒绝、阻碍体育行政管理人员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讼诉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施行前有关事项的处理)
已有体育场所的单位应当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补办登记、注册手续。
第二十八条 (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体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施行和废止)
本办法自1995年3月1日起施行。1985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体育场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4年12月3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